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給力!提氣!
“十四五”收官在即,高質量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為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西寧開發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5年,1800多個日夜,一座生態文明高地上的高質量現代化工業園區破土而出、拔節生長。
令人振奮的消息不斷傳出——
規上工業總產值從2020年的558.9億元預計增加至2025年的1200億元,年均增長16.5%。
光伏鋰電一條街上,聚集了天合光能、高景太陽能、弗迪電池、時代新能源、海得儲能等多家龍頭企業,一步步繪出“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產業新圖景。
全國首個綠色圖靈小鎮從這里走來;電解鋁年產能位居全省首位……
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生態文明高地、產業“四地”建設中“一個創新服務基地、三個中心城市”定位,做優“家底”、塑強“引擎”,以更強韌性挑大梁、勇爭先,西寧開發區又一次不負眾望!
海龍 攝
以實干實績挺起發展“脊梁”
“十四五”時期,以占全市1.45%的土地面積,為全市貢獻了44%GDP、67.4%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7.5%的工業投資、41.81%的稅收……
在全市發展版圖上,西寧開發區地位舉足輕重。厚重提氣的“十四五”答卷上,寫滿了這片發展熱土對改革創新、產業升級、綠色低碳、對外開放的期待。
一場場發展質變的躍遷,一條條穩健向上的曲線,透射著西寧開發區經濟“穩”的持續態勢,“進”的堅定步伐,“新”的充足動能,“暢”的加速循環。
如何把產業家底做優做厚?
當鋰電儲能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西寧成功躋身鋰電十強城市,完整的產業鏈已然成型;當闖入綠色算電融合發展新賽道,新華三、摩爾線程等頭部企業集聚,帶來先進技術和人才,催生智算、超算、大模型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同時,藏毯紡織特色產業集聚區憑借全產業鏈優勢,成功入選2025年度紡織服裝特色產業集聚區重點培育名單……
以時不我待、敢闖敢試的勁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速、企業“雁陣”騰飛、創新活力涌流、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西寧開發區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實踐,悄然書寫著構建“3+3+1”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不凡故事。
超1500億元!工業投資以“鏈”聚力——
初冬時節,高原古城寒意漸濃,機器轟鳴的工地、拔節生長的項目建設、日新月異的產業基地,共同交織出一幅火熱奮斗的圖景。
“十四五”時期,西寧開發區積極參加省內外各類洽談推介會,主動對接國內鋰電、光伏、生物經濟、綠色算力等行業龍頭企業,累計簽約項目116個,總投資超1500億元。投資的穩健增長,來自續建項目的“滿血續航”,也得益于新建項目的“接力快跑”。
引進天合光能全產業鏈、高景太陽能單晶硅、阿特斯單晶硅、麗豪清能20萬噸高純晶硅、華超退役光伏組件回收利用等光伏項目和諾德動力電池用鋰電銅箔二期、青海時代先進鋰電池產線、動力電池極片、海得智慧儲能產業園、天逸短時高頻儲能組裝生產等鋰電儲能項目,以及西寧新型顯示產業園、綠電智算產業園、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基地等新質生產力項目。
建成10萬噸金屬硅粒(粉)生產、年產5萬噸工業用鋁合金圓鑄錠、年產5萬噸電工圓鋁桿生產等新材料項目。
落地年產1000萬片醫用貼劑和500噸醫用凝膠生產加工、二類醫療器械敷料、乳制品加工生產線、年產500萬瓶黑枸杞汁和1300公斤黑枸杞凍干粉生產、年產200噸牦牛肉深加工等一批生物醫藥項目。
立足優勢、錯位發展,錨定“一區四園”功能定位,聚焦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綠色算力等重點賽道,精準施策抓招引、促建設、強保障,隨著更多項目落地見效、更多資金精準投放,西寧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正在蓄勢聚能。
向新向智向綠交出硬核答卷
今年4月,青海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憑借出色的出口業績和實力,登上央視《朝聞天下》。
“在現代化工業生產流程中,每一個細節都能提高整體效率,而先進的數字化、自動化水平正是他們贏得海外訂單的關鍵所在。”青海弗迪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波表示。
“十四五”時期,西寧開發區對外出口總額預計可實現36億元,年均增長56.6%。
在國際環境變局與挑戰交織、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升溫、全球經貿秩序面臨嚴峻考驗的背景下,西寧開發區外貿進出口為何能頂住壓力,搏出上揚曲線?
答案源于在創新求變中搶抓市場新機遇,在擴大開放中開辟發展新空間。作為全市乃至全省對外開放的主陣地,西寧開發區外貿進出口額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折射出持續優化外貿結構,以帶動產業集聚,釋放發展效應的生動實踐,展現出更好融入和服務全國全省大局,構筑與國內外接軌的外向型經濟走廊的顯著成效。
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景高純單晶硅工程研究中心、圣源地毯博士后工作站等一批創新平臺相繼建成;積極推進鹽湖創新基地科技要素集聚,高純核電級硼酸、高能量密度低鈷三元鋰電池和高鋰高鉀復雜電解質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全省首家榮獲國家企業標準“領跑者”稱號的光伏企業、青海麗豪清能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獲得2024年“獨角獸”企業和“2025 年度新質生產力領軍企業”稱號。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從基礎研究到前沿應用,突破技術瓶頸,實現產業發展,一項項科技成果競相綻放。
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生態環境,還要推動民生品質改善……西寧開發區在深耕產業發展的同時,深知自身在以經濟發展促民生中責任重大。
先后實施120個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80億元;青海大學科技園、青海眾鑫綜合檢驗檢測實驗室、華源醫藥倉儲物流暨應急物資儲備庫等項目建成投用;南川110kV輸變電工程、紅牙合330kV輸電工程、甘河中水回用管網工程、南川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建成投運;建成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吾悅廣場、西寧市森林幼兒園和力浩錦庭、泰達潤園、安泰碧水灣、瑀流福景等一批高品質住宅小區。
“十四五”時期,4個園區全部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擁有綠色工廠4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5家,開發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25項,省級綠色設計產品42項,創建國家級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2家,綠色制造名單總數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西寧開發區重點用能企業能效全部達到行業基準水平,百河鋁業、青海百通、開源金屬等8家企業達到標桿水平,東川園區通過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終期驗收,南川園區和生物園區循環化改造納入全省試點園區,綠色制造水平明顯提升,生態底蘊持續厚植。
眼下,穿行于西寧開發區,一個個向新向智向綠場景活力奔涌。
提質增效升級打開新畫卷
在西寧開發區,企業申辦營業執照有多快?
10時許,市民沙先生前往東川園區行政服務中心企業開辦窗口申請辦理營業執照,“幫辦代辦員”主動指導操作,協同窗口人員順利完成營業執照的申辦業務,從申辦到審批再到完成領取,全程僅用了1小時。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西寧開發區最大優勢之一。
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企業和群眾辦事實現線上“一網通辦”;推行政務服務“周六不打烊+中午不斷檔”“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幫辦服務”模式,以黨建引領“有訴必應馬上辦”機制為核心,切實解決企業群眾“上班沒空辦、周末沒處辦”的辦事需求;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項目用地審批進一步簡化。“十四五”時期,“高景速度”“晶科奇跡”等項目建設速度創造行業佳績。
今年年初,西寧開發區南川園區管委會行政服務中心干部楊宇斌帶著“新身份”——區域招商專班成員,與同事前往北京駐點辦公。
走訪企業,對接項目,拜訪北京市衛星物聯網產業協會和中關村豐臺園管委會……
密密麻麻的行程,讓楊宇斌獲取更多當地市場信息和資源。楊宇斌說:“過去招商靠‘碰運氣’,現在靠‘精準對接’。立足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需求,將北京優質資源與西寧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制定出符合西寧發展的招商策略,把更多優質項目引到西寧開發區。”
扎實開展招商引資機制創新,成立鋰動力及儲能電池、鋁及合金新材料、綠色算力、電子信息、生物經濟5個招商及產業服務專班,建立“一對一”重大項目專員制,全面推動工作重心向招商引資一線聚焦。設立北京、上海、深圳3個區域招商專班,在重要城市常態化駐點招商。
主動加強與海西、海北等市州招商部門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積極邀請駐青商會等入駐開發區,多方搭建招商橋梁,構建以商招商、區域協同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模式。
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打造新質生產力引領區、科技創新活力區、綠色低碳示范區、對外開放先行區和產業承接樣板區,一個個務實舉措、一項項有力行動,清晰地刻印在西寧開發區“十四五”進程中。
提質增效升級,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奮躍而上,一幅西寧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躍然眼前。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