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2025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在北京重磅發布,西寧市憑借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持續創新與顯著成效,成功入選全國“公共服務優化十佳創新城市”。
這一殊榮不僅是對西寧近年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高度肯定,更是西寧以開放姿態、制度創新和服務升級,精心打造高原一流營商環境的生動詮釋。
“有訴必應馬上辦”構建親清政商新生態
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西寧緊緊圍繞“一個創新服務基地、三個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將優化營商環境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以黨建引領“有訴必應馬上辦”機制為核心,以簡化審批、強化法治、提升便利為主線,全面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構筑起近者悅、遠者來的發展生態,照亮了政商互動的新路徑。
西寧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推動政務服務從“被動響應”向“主動解決”轉變,構建“有訴必應、有需必達、有難必解”的政企互動機制。通過設立“12345企業服務專席”,依托AI智能客服與動態更新的惠企知識庫,實現企業訴求“秒級響應”、限時辦結。
“我們公司想拓展跨境業務,打了個熱線咨詢報關流程,當天就收到了海關專員的對接電話,還拿到了詳細的辦事指南。”一位本地企業負責人的體驗,正是西寧高效服務的縮影。
在常態化助企暖企行動中,西寧推動各級干部下沉一線,累計開展入企服務180余次,覆蓋企業150余家(次),動態列出重點工業企業問題訴求清單,精細化開展行業調度,真正實現“政府多跑腿、企業少煩心”,讓企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溫暖與關懷。
審批服務“加減法”讓政務環境高效透明
西寧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持續深化“一網通辦”“智能預審”等改革,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快辦”躍升。
截至目前,已完成31項“一件事”主題事項配置,累計辦件量達1.6萬件;51項政務服務事項平均精簡材料36%。
在線下,西寧打造“寧稅1+W+E”新服務體系,推動社保、車購稅、不動產交易等高頻事項“一窗通辦”;在線上,依托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精準推送、智能交互、辦問協同”,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今年以來,西寧市累計推送政策396批次,成功推送內容116.69萬條,惠及納稅人24.07萬戶。
法治護航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法治是營商環境的基石,西寧深諳此道。
全面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嚴格落實權責清單制度,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實施“掃碼入企”“綜合查一次”等機制,2025年以來入企檢查次數同比下降23.1%。同時,公布“兩輕一免”處罰清單,制定從輕處罰事項92項、減輕處罰事項14項、不予處罰事項276項,切實為企業減負松綁。
在權益保護方面,西寧健全“訴訟+仲裁+調解”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全市法院先行調解成功率達44.02%。城東區人民法院與青海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聯合組建全省首家知識產權訴調對接工作站,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成功率達62.5%,履行率100%,為企業營造了安全穩定、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讓企業在西寧這片土地上能夠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通道平臺賦能推動開放型經濟“加速跑”
西寧聚焦拓寬外貿發展空間,支持光伏、鋰電、特色農畜產品等優勢產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創新內外貿一體化模式,外貿進出口位于全國128個重點城市的前列。2025年以來,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43.1億元,占全省的80%以上,持續保持全省外貿“主力軍”地位。強化班列與產業聯動,開行國際貨運班列(鐵海聯運專列)51列,出口聚氯乙烯(PVC)、固體氫氧化鈉(片堿)63600噸。
作為青藏高原對外開放的“北大門”,西寧以綜合保稅區為核心載體,加快構建“中尼班列+中亞班列+鐵海聯運”立體化國際物流網絡,推動光伏、鋰電、高原特色農產品等“青貨出海”。截至目前,已開通西寧—吉隆—加德滿都、西寧—阿拉木圖等跨境班列;跨境電商實現進出口值5.5億元,讓“青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同時,西寧深化與蘭西城市群協同發展,推動通關一體化、物流標準化、數據共享化,區域物流效率提升30%。通過“青洽會”“藏毯博覽會”等平臺,西寧正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成為連接中亞、南亞、歐洲的重要節點城市。
要素保障“精準滴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西寧聚焦企業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核心需求,構建“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企業轉”的保障體系。
在融資支持上,積極打造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政金企融資對接長效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擴大金融有效供給,優化企業融資環境。截至9月末,全市貸款余額6125.45億元,同比增長1.18%,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此支撐下,全市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截至10月底,全市登記在冊經營主體共30余萬戶,全市累計清償拖欠企業賬款16.15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現金流壓力;全市243戶規上工業企業得到全覆蓋調度服務,工業經濟運行趨穩。
在人才與創新支撐方面,西寧深入開展“技能強企”“數字人才培育”等行動,2025年以來引導162家企業開展職工培訓9192人次,并為40家企業開展訂單式培訓790人次。同時,依托“企業科技專員”機制,選派81名省級科技專員和20余名科技骨干,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科技包保服務,全年累計走訪調研企業171家(次),幫助解決科技需求20項,有效激活了企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智慧力量。
西寧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寧將繼續以“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追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與數字化轉型,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努力打造更具高原特色、更富市場活力、更加宜居宜業的一流營商環境,為現代化新青海建設貢獻西寧力量。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