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推進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過程中,我省統籌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協調發展,始終扛牢生態保護責任,堅持生態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朝著實現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穩步推進。
我省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對全省已承包到戶(單位)的5.96億畝草原認真實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措施,2021年以來累計發放獎補資金144.73億元,惠及全省76.51萬牧戶、326.2萬人。配合林業和草原部門先后印發多項管理辦法,逐步完善草原管理制度,健全管理體系。
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推進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改造,改變傳統生產方式。依托國家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建設,率先在共和、澤庫、海晏、達日4縣實施高產穩產優質飼草基地、現代化規模養殖基地、防災減災飼草貯運體系等“五大工程”建設,在科技創新、草畜平衡、經營機制、綠色循環等方面積累了如共和縣“7+5”牧養模式、澤庫縣“拉格日”股份合作制、海南州“光伏羊”生態牧場、貴南縣飼草循環鏈等一批試點典型經驗,為高寒牧區生態保護與畜牧產業協同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青海樣板”。
在飼草產業發展方面,推行“以草定畜”模式,配套飼草基地建設,降低天然草場壓力,實施“糧改飼”“優質高產苜蓿”等項目,鼓勵“圈窩子”種草,探索“飛地”種草、“異地借牧”,推廣豆禾混播等技術,深入開展鹽堿地開發利用種草研究,努力拓寬飼草種植面積和獲取渠道,全省飼草種植面積穩定達到230萬畝,有效緩解了天然草場放牧壓力,遏制了天然草場生態惡化。
此外,我省推進科學高效養殖,提高商品率。大力推行“牧繁舍育”“戶繁場育”生產模式,推廣牦牛“一年一胎”、藏羊“兩年三產”等實用技術,發展“羔羊經濟”等,優化畜群結構、強化科技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快牛羊出欄。近年來各地紛紛出臺牛羊出欄獎勵補貼政策,有效帶動提高牧戶養殖牛羊出欄積極性,提高了牛羊商品化率。2024年全省牛羊存欄1960.12萬頭只、同比減少0.6%,出欄達936.59萬頭只,同比增長1.6%,實現減畜不減產。根據行業調度,截至10月底,全省牛羊存欄2200.62萬頭只、同比減少0.9%,出欄達865.3萬頭只,同比增長8.2%。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