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11月12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農業農村部于近日正式批復同意我省對大通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范圍與功能分區進行優化調整。該方案作為全國首批通過審批的同類項目,標志著我省在協調生態保護與區域發展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青海現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4個,主要承擔長江、黃河青海段及內陸河高原土著魚類棲息地的保護職責,是維護高原漁業生態安全的關鍵屏障。在保護區設立初期,因勘界技術條件所限,部分道路、農田、村莊等陸域生產生活空間被劃入保護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2023年以來,根據地方政府申報需求,省農業農村廳積極與農業農村部溝通,組織專家開展科學評估與方案論證,嚴格履行審核、公示及報批程序,在嚴格保護土著魚類核心棲息地的基礎上,科學精準劃定保護區邊界,有效解決保護與發展的空間矛盾,推動生態漁業與鄉村產業協調發展,實現生態效益與民生改善的雙贏。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