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11月5日,記者在全省紅色文化傳承保護發展座談會上獲悉,“十四五”時期,青海加強紅色資源挖掘保護,注重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推動紅色血脈賡續傳承,紅色文化傳承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遺產保護見行見效,出臺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利用的實施意見,完成革命文物資源田野調查155處,先后公布兩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3處、可移動革命文物828件(套),形成革命文物資源“一張圖、一張表、一個庫”。編制《青藏公路紅色文化保護發展規劃》(全國首個交通線路遺產專項規劃)。
拓展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出“走進‘天路’感悟紅色精神”精品線路,“神秘原子城·大國鑄劍人”列入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夢幻海北”紅色文化體驗之旅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金銀灘草原入選全國第一批“紅色草原”,原子城紀念館、西路軍紀念館、班瑪紅軍溝獲評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開發班瑪“紅軍溝”松茸餅干、莫河駝場“駝隊干糧”、海北州“邱小姐密語”咖啡等文創產品,以“小文創”傳遞紅色“大能量”。
實踐育人提質增效,研究闡釋走深走實,深化“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各類形式多樣活動,“原子城紀念館里的革命文物”等2個課程入選全國“大思政課”精品項目,打造《青春鑄劍221》《永懷不忘》等劇目100余部,創作推出《“兩彈一星”交響組歌》等文藝作品和精品紅色主題圖書,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推出《青海紅色記憶》等重頭報道500余篇條、網絡閱讀量超千萬次,全省133支宣講隊伍赴省內外宣講2萬余場次、受眾500余萬人,以紅色文化激勵各族干部群眾擔當實干。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