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沁縣總工會開展“書香暖心 驛路同心”讀書日活動。圖片由果洛州總工會提供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巍峨雪山腳下,一代又一代工會人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民族團結的動人篇章,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絢爛綻放。
在黨建引領下,果洛州總工會將民族團結理念深度融入工會工作的每一處細節。無論是積極推動各民族職工攜手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人文化宮建設,還是用心記錄一線勞動者拼搏奮斗足跡的“追光人”行動;無論是傾力開展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還是扎實推進技能培訓項目,民族團結始終是果洛工會工作中最鮮明的底色。
服務匯團結 技能培訓拓寬新路
果洛州,一座煥然一新的工人文化宮正成為職工群眾心中的溫暖坐標。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地,這座承載著歷史記憶與時代使命的建筑,不僅見證了工會服務的不斷升級,更書寫著民族團結的生動篇章。
走進文化宮內的工會史館,一組數字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黨的十八大以來,果洛州總工會累計幫扶困難職工11325人,發放慰問金2299萬元,資助1076名困難職工子女圓夢大學。這些數字背后,是工會組織作為“娘家人”對各族職工的溫暖守護,更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鮮活注腳。
9月底,在果洛州工人文化宮的高原氧吧,30多名各族學員正專注學習衣物疊放、房間清潔等規范動作。培訓老師邊示范邊講解,果洛和諧家政公司負責人孔繁榮不時提醒:“每個人都要認真學習,這5天培訓要讓大家掌握實用技能,打開就業新門路。”來自不同民族的學員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這樣的溫暖故事,在果洛州還有許多。2000年,漢族姑娘朱福香跟隨丈夫來到果洛,語言不通、生活不適讓她一度陷入困境。丈夫去世后,她獨自帶著孩子,生活陷入困境。
果洛州總工會得知情況后,主動將朱福香納入困難職工幫扶體系,不僅提供生活救助,還推薦她到州接待中心餐廳當服務員。更讓朱福香感動的是,工會專門組織了酒店管理培訓,她憑借勤奮好學成為優秀學員,如今已能熟練用藏語和漢語服務客人。
從史館里的歷史記憶到培訓室里的技能提升,從困難幫扶的溫暖數據到各族職工的奮斗故事,果洛工會始終將服務職工與促進民族團結緊密結合。
在這里,工會不僅是職工的“娘家人”,更是民族團結的黏合劑。工會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就業幫扶、文化交流等活動,搭建起各族職工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
書香潤團結 宣講活動凝聚人心
果洛州總工會以職工書屋為載體,將書香浸潤與民族團結深度融合,打造出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園。
果洛州委黨校圖書館內,9萬冊紙質與電子藏書涵蓋政治、哲學、文學、法律等類別,其中5萬冊電子書籍與30余種報刊構建起多元知識庫。2022年,圖書館先后獲評中華全國總工會、青海省總工會職工書屋示范點,成為職工學員充電賦能的重要陣地。
為夯實服務根基,果洛州總工會因地制宜優化書屋功能。在職工書屋,藏書結構從經典文學延伸至專業技能、社區治理、糾紛調解、基層黨建等實用領域,其中基層治理類圖書因貼合職工需求廣受青睞。書屋更通過規范管理、創新服務,成為各族職工交流思想、提升素養的文化交流場所。
在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期間,果洛州總工會組織宣講隊走進社區、企業等,通過懸掛橫幅、放置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等,開展了一系列有溫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向職工群眾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果洛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果洛藏族自治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法律法規政策,向廣大職工群眾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和民族政策。
銀幕映團結 工會驛站光影交織
深秋的果洛州瑪沁縣格薩爾廣場,寒風中涌動著暖意。銀幕前,各族群眾圍坐成圈,隨著電影放映員南拉才讓調試設備,光影躍動間,大家輕聲討論劇情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是果洛州總工會以服務促民族團結的生動實踐。
南拉才讓自1989年踏上放映之路,30余年間每年完成400場次放映,總行程超4萬公里,他的足跡遍及瑪沁縣所有鄉鎮村社、學校企業。這條用膠片鋪就的團結之路,不僅串聯起草原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紐帶。
為解決室外放映受天氣影響的難題,瑪沁縣總工會在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配備專業放映設備,將驛站打造為群眾固定的“文化會客廳”。如今,紅色經典、民族團結等主題影片在驛站輪番上映。
居民多杰感慨:“看電影時,各民族群眾坐在一起聊劇情、聊日常,感覺特別親切。”從格薩爾廣場到鄉鎮村社,從銀幕內到銀幕外,果洛州總工會通過暖心驛站的電影放映,既為群眾提供了穩定的觀影場所,又在光影交織中讓各族群眾增進認同。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