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蕭瑟的秋風掠過草原,遠處的天峻山在鉛灰色天幕下勾勒出冷硬的輪廓。然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有機農畜產品產業鏈黨支部的展銷大廳內卻暖意融融,牦牛肉的醇香與奶制品的清甜撲面而來。
“以前養牛只能賣活畜,利潤薄,F在跟著黨支部搞精深加工,牦牛肉變成了肉干、肉醬,我們牧民的腰包鼓起來了!”蘇里鄉措崗村牧民才讓多杰笑著說。這一幕,正是天峻縣實踐“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干在產業鏈、百姓富在產業鏈”黨建模式的生動體現。
“單打獨斗難成氣候,只有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才能擰成發展‘一股繩’。”天峻縣到村任職大學生有機農畜產品產業鏈黨支部書記李登才讓介紹,“以前奶制品只能在本地銷售,現在通過展銷平臺和直播帶貨,打開了線上市場。”
為打通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資源壁壘,天峻縣以黨建為引領,整合政策、人才、市場資源,推行“黨建鏈+產業鏈”雙鏈融合路徑,成立有機農畜產品產業鏈黨支部,形成產業集群效應,讓牧戶、合作社實現“抱團發展”。
“養殖技術跟不上、產品沒標準、銷路找不到,這些問題曾讓我們發愁。”措崗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負責人羅藏旦增回憶。針對產業鏈發展堵點,天峻縣構建“支部領路定方向、大學生智撐強技術、牧戶精養提品質、合作社統產保標準”聯動機制,將合作社技術骨干、老黨員、到村任職大學生吸納進產業鏈黨支部。
“老黨員懂養殖,大學生懂電商,我們跟著學,不僅養殖更科學了,還學會了在網上賣產品。”剛完成牦牛養殖技術培訓的牧民扎西說。
天峻縣以產業鏈黨建為紐帶,推動牧區產業從“分散養殖”向“規模經營、精深加工、集中銷售”升級,開發牦牛肉干、肉醬、奶制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同時,聯合產業鏈上的經營主體開辦“5827”黑牦牛肉火鍋體驗店,打造“支部+養殖+精深加工+線上線下銷售+實體體驗”為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進一步拓寬產品銷路。截至目前,已帶動30名牧民就近就業,村集體經濟收益達40萬元。
牧民黨員旦正加搓了搓凍得微紅的手,笑著迎向走進大廳的客人,手里捧著一罐牦牛肉醬:“這醬里的牦牛都是草原上散養的,用的是老輩傳下來的配方,冬天配著饃吃,暖到心里頭!”他指尖劃過罐身的草原圖案,眼里滿是驕傲。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