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鑄。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父輩都是銀匠,但龍藏尖措還是選擇到更偏遠的牧區學習藏式銀器制作。這一學就是八年時間。
這個出生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唐乃亥鄉沙那村的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不能困在一成不變的放牧和種地生活中,毅然選擇到其他地方拜師學藝。
“從1997年就開始在父親跟前打下手,當時我17歲,就怕在家里太舒坦。而且各地藏式銀器制作技藝也會有差別。”
出門在外,龍藏尖措從最基礎的學徒開始,因為從小接觸,學起來也很快,出師后他也沒急著回家,而是到各地積累經驗。
“以前都是哪里有需要了,我們背著一套工具上門制作,大家的要求也不一樣,很鍛煉人。”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不僅龍藏尖措的手藝越來越好,他對自己未來的路也越來越清晰。
2013年,龍藏尖措回到家鄉,創立興海縣尖措藏文化銀飾藝術有限公司。在一間20平方米大小的店鋪里開啟全新的事業。
藏式銀器向來受當地人的歡迎,近幾年在旅游業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對手工制作銀器產生濃厚興趣,龍藏尖措的生意也越來越好,租來的20平方米的小鋪面如今換成了自己購買的200平方米的商鋪,家里原本用來生活的地方也被他改造一新。
龍藏尖措將家里的五間房改造成集藏式銀器加工、體驗和參觀的地方,“興海縣尖措銀飾工藝體驗中心”幾個紅色大字被放置在房頂,格外醒目。
走進龍藏尖措的家,一邊是父輩所用的傳統用具,一邊是他精心制作的各類銀器,房子旁的加工間內工人正在忙碌著。
“這是四五年前購置的壓銀機器,我們所用的一些小銀珠都可以用它來制作,非常方便。”龍藏尖措說,以前一片銀片成模都得花兩天時間打磨,現在有了機器一個小時就能出活兒,送去鍛造和手工雕刻,節省了不少時間。
2023年,龍藏尖措被認定為鄉村工匠,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既然被評為了鄉村工匠,就要從鄉村做起。”龍藏尖措把家里好好裝修了一番,加工的地方也擴大了,“希望從這里又是一個新開始。”
在新房子的后面,幼時曾居住的屋子也被龍藏尖措保留了下來,“想留著這些帶有記憶的地方,將來做傳統銀飾制作過程的展覽,讓后輩也能知道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的技法。”龍藏尖措初心不改。
作為藏式銀器制作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龍藏尖措一邊開店一邊帶徒弟,也致力于把家鄉的手工技藝帶出個名堂。
于是,龍藏尖措帶著自己的作品跑遍大江南北,積極參加各類展會,讓藏式銀器制作技藝被更多人看到,讓精美銀器銷售到更多地區。
在他擺放作品的屋子里,有一張海南藏族自治州藏族銀器加工技藝傳承譜系簡介,這張家族與師徒雙線傳承的譜系圖上,作為第四代的龍藏尖措這樣形容自己: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非遺傳承與市場化發展路徑。
在新裝修的屋子內,龍藏尖措專門收拾出來一間準備做直播。“以前手藝好都是靠口碑,現在不一樣了。”龍藏尖措說自己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手工銀器的市場潛力,所以要試著走一走沒走過的路。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