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提供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在野外監測中取得重要突破——在茫崖市花土溝鎮附近的青海油田輸油氣公司大烏斯站生活區,首次發現并確認了黑冠椋鳥的蹤跡。這一發現經省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核實,正式認定為青海省鳥類分布新紀錄。
據介紹,監測人員在距離花土溝鎮58公里的戈壁區域發現了這只頭頂烏黑的鳥類。通過查閱《中國鳥類觀察手冊》等權威資料,結合其形態特征(頭部黑色光澤、臉頰及上胸羽毛豎立、體長約20厘米),最終確認該鳥種為黑冠椋鳥(Sturnia pagodarum)。黑冠椋鳥屬于三有野生動物,主要分布于印度,偶見于我國西藏、云南及新疆等地,此次在青海的發現尚屬首次。
從生態環境來看,大烏斯站生活區雖地處戈壁核心區域,但圍墻外側發育有白刺、黑枸杞、紅柳等灌叢群落,間隙還分布著小型水洼,為鳥類提供了基礎棲息、覓食場所及珍貴水源。每年遷徙季,這里都會吸引赭紅尾鴝、戴菊等多種候鳥停歇補給,此次黑冠椋鳥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該區域的鳥類多樣性記錄。
此次發現不僅是青海鳥類研究的重要成果,也為當地生態保護工作注入了新動力。我省將在科研監測層面,聚焦高原鳥類遷徙路線偏移、種群數量波動等核心議題,通過定點觀測、紅外監測等技術開展長期追蹤;在科普教育領域,以“觀鳥識生態”為理念,搭建互動平臺,引導公眾從關注單一物種延伸至重視生態系統平衡。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