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從推進河道治理、達標35項創建指標,到劃定生態功能區、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以守護綠水青山的實際行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繪就一幅草綠、水凈、天藍的生態畫卷。
澤曲濕地成為黑頸鶴的棲息地。澤庫縣委宣傳部供圖
澤曲濕地,96種野生動物在此棲息
當澤庫縣澤曲國家濕地公園被金秋染上濃韻時,水草愈發豐茂,蜿蜒的河流清澈見底,成群的鷗鷺舒展羽翼翩躚而過。這幅動人秋景的背后,正是澤庫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步步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效的見證。
澤曲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面積約15866.6公頃,有澤曲河及其支流30余條。澤曲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其水資源供給和涵養水源功能,對維持和保障黃河流域水生態安全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這一區域曾因挖沙采石、過度放牧等因素的影響,濕地環境遭到破壞。近年來,澤庫縣將澤曲國家濕地公園區劃分為生態保育、恢復重建、科普宣教、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務五大功能區。以保護和恢復重建自然生態系統功能為目標,澤庫縣通過草地建植和鼠害治理等措施,重建濕地。當前,澤曲國家濕地公園內濕地生物多樣,景觀資源豐富,園區有濕地野生動物96種。
澤庫縣繪就草綠、水凈、天藍的生態畫卷。澤庫縣委宣傳部供圖
藍天更藍 碧水更清 凈土更穩
澤庫縣以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為抓手,多措并舉,持續發力,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在藍天保衛戰中,澤庫縣打出組合拳:淘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排查整治“小散亂污”企業,督促餐飲行業升級油污凈化設施。經過3年攻堅,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從98.3%攀升至99.7%。
寧秀鎮多確殼金礦重現綠意,麥秀鎮垃圾填埋場“變廢為景”,拉依溝金礦土壤重獲生機,西卜沙鄉垃圾填埋場煥新顏……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澤庫縣生態修復項目遍地開花,曾經的裸露礦坑、垃圾堆積點如今草木蔥蘢,成為生態治理的樣板工程。
水環境治理同樣成效顯著。澤庫縣對黃河流域隆務河岸線距離河床100米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細致排查,通過嚴格執法倒逼岸上污染治理,持續推進“河湖清四亂”行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填埋場修復等重點工程穩步實施。
以實干繪就生態畫卷 用堅守守護綠水青山
為筑牢生態屏障,澤庫縣啟動澤曲河道治理、多禾茂鄉曲馬日河道治理等工程。依托《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建設指標》,澤庫縣委托第三方編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文本,35項創建指標均已達標。
生態建設的推進,離不開頂層設計的引領。9月22日,澤庫縣委副書記、縣長秦增多杰帶隊,深入縣生態環境局等部門調研,為生態保護工作把脈定向。
秦增多杰對澤庫縣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階段性成效給予肯定。同時,他強調,要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深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活動。保持生態環境執法高壓態勢,運用好現代科技手段,加大巡查檢查頻次和力度。
如今的澤庫,正以聚焦生態保護、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為指引,在生態建設的道路上篤定前行。當地堅持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雙管齊下,嚴格落實禁牧休牧、草畜平衡、耕地保護等制度,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澤曲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二期等重點項目落地、阿尼瑪卿山脈水源涵養與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實施、3萬畝退化草原得到改良、5萬畝山地實現封山育林,草原與森林的生態底色愈發濃郁。
2022年11月18日,好消息傳來——澤庫縣入圍生態環境部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圓滿完成創建任務。2023年7月17日,澤庫再傳捷報:以省內第一的優異排名,躋身省廳擬推薦申報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公示名單。同年,青海省有兩個縣被國家評為生態環境質量較好的縣,其中澤庫縣榮獲“輕微變好”榮譽等級,被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發文表彰。
眼下,澤庫縣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速構建,阿尼瑪卿山脈水源涵養和澤曲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二期等工程有序實施,寧秀河防洪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澤曲、巴曲河斷面監測顯示,地表水質量優于Ⅲ類標準……一幅草綠、水凈、天藍的生態畫卷,正在澤庫大地徐徐展開。
。▉碓矗何骱6际袌螅